2023年7月15日,美国“Army Recognition”网站确认,美国空军通过参与“雷霆对抗25-2”演习的机会,成功完成了F-35A战斗机在菲律宾的首次部署。同一时刻,隶属于第85测试中队的F-15EX战斗机也首次进驻了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两款新型战机在“南北夹击”的战略格局下,背后则是一场规模庞大的联合军演。
美军的“雷霆对抗”系列军演
自美国重新回到菲律宾后,便重启了停顿了三十多年的“雷霆对抗”系列军演,并根据双方协议规定,每年在4月和7月分别举行一次。菲律宾空军的装备相对落后,因此,“雷霆对抗”的本质实际上是美军在关岛的加油机和预警机支持下,模拟如何在菲律宾这个“前进基地”进行作战。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这些演习的规模逐渐升级,美军的战斗机也从F-16逐步换成了F-22A、F-35A,而此次“雷霆对抗25-2”的演练地点选在了菲律宾的吕宋岛,显然意图通过飞越巴士海峡,展示其空中打击能力。
嘉手纳基地与F-15EX的部署
展开剩余76%在嘉手纳空军基地,曾驻扎过48架F-15C/D战斗机。然而,由于F-22A的生产大幅削减,未能按照计划在东亚常驻,导致美军将这批老化的F-15C/D撤回美国本土,而改由其他机型进行短期轮换部署。此次F-15EX的进驻,主要目的是为明年春季该型战机的长期驻扎做好前期测试与数据收集。作为美军在日本东南最前沿的空军基地,嘉手纳一直是美国制约第一岛链的关键节点。而与中国歼-16战机相当的F-15EX抵达后,也意味着美军在该地区的“重返太平洋”战略军演正式启动。
“重返太平洋”军演的背景与规模
这次军演经过至少三年的酝酿,投入资金超过5亿美元,参演的各型战机近300架。演习的背景设定是,印太地区发生大规模空战,各战机需模拟遭受远程打击后的“敏捷作战”反应,以保障战斗力。简而言之,这场演练的核心目的就是假设第一、第二岛链的军事基地遭遇毁灭性打击后,如何确保前线基地的正常运转,支撑战斗机继续作战。与此同时,F-15EX战机的部署,也象征着美军计划将重型战斗机长期驻扎在嘉手纳基地。
对中国突破第一岛链的信心与挑战
对于中国来说,外界普遍对突破第一岛链抱有信心,甚至认为第二岛链也能轻松突破。然而,美国空军在菲律宾和太平洋同时展开的两场联合军演,却明显呈现出从两个方向夹击的态势,并投入重资演练应对首轮远程打击的能力。这一情况无疑让原本乐观的观点面临严峻挑战。尽管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在近年冲突中屡屡出现,但显然它们还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摧毁大规模的军事基地。如果近百架F-22A和F-35A在第一、第二岛链的支援下从空中起飞,局势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菲律宾作为“前进基地”的特殊角色
与菲律宾相比,受益于山东舰的部署,菲律宾拥有多个完成建设的大型岛屿机场,因此其防卫压力相对较小。或许正因为如此,美军仅将菲律宾视为“前进基地”,并不打算在此部署大量战斗机。相比之下,中国在航空领域的积累尚不充分——歼-20的量产起步较晚,且造价较高,距离追赶F-35的生产规模还有差距;运油-20服役时间不到五年,而美军的多种类型战机已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尽管美军的下一代战机研发有所滞后,但其雄厚的底蕴依然存在,而中国在“三剑客”大规模量产方面的历史较短,尚未具备对抗的绝对优势。
未来的五年:战略转机
然而,只需要再坚持五年,局势或许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到那时,歼-35、歼-20S、歼-20A等新型战机将会批量服役,福建舰和新建的055型驱逐舰也将具备作战能力,甚至还有歼-36和空警-3000等新一代装备将问世。与此同时,美军的冷战遗产将逐渐消耗,其依赖的旧有战机的优势会在全球作战中显得越来越薄弱。而在这段时间内,虽然中国可能尚未完全赶超美国,但稳居东亚的战略地位则几乎没有悬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装备的逐步部署,未来的国际军事格局也必然会迎来新的变化。
发布于:天津市信钰证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